带出1500多名徒弟的“电焊女教授”刘克敏:我在钢板上绣花
火花世界里的女焊工刘克敏。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王夷 摄
要找到刘克敏,其实很容易。很长一段时间,在几乎都是男工人的杭萧钢构电焊车间里,她是唯一的女焊工。
“现在培养了别的女焊工,你们还要采访我吗?”电话里,刘克敏带着爽朗的笑声说,最近她正忙着带徒弟冲刺10月13日的省焊接技师职业资格证考试,培训排得很满,考完后还要紧接着投入到杭州亚运会重点配套项目之一“杭州之门”的建设中去。
10月8日下午1时,记者约好直接到刘克敏所在的电焊车间找她。“刘老师在里面。”在门口驻足了几分钟,一名工人递来一套电焊服,提醒记者戴好安全帽和防护镜,并指了指车间说:“一进去就能看到她了。”
连影子看起来
都那么认真
推开车间大门,一瞬间,尖锐嘈杂的机器轰鸣声直钻入耳,莹蓝色的烟雾升腾在半空,盘织交错的线缆堆在地面,四溅的火花让人不自觉地倒退了两步。
只扫了一眼,记者就在人群中认出了刘克敏。一排个子高大的男工人身后,一个娇小的身躯半蹲着。她左手举着防护面罩,右手稳稳握住一杆焊枪,一闪一闪的亮光映照在墙壁上,投射出一个极其认真专注的影子——几乎一动不动,只有手缓缓地上下左右轻移着,像在雕琢一件艺术品。
“刘老师,你来看一下!”有工人大声喊她。她停下手里的活,快步上前,端详着刚完成的焊接:“嗯,还可以,抓紧时间再多练几遍。”转头时,记者才看清她的脸,文静的面容,甜美的酒窝,头发束在亮黄色的安全帽里,汗水沿着脸颊滴落下来。“每一枪都要细。”车间里噪声非常大,她扯着嗓子反复强调,“一定要仔细、耐心,平、稳、直。”
进入秋冬生产淡季,刘克敏的主要精力放在了电焊培训上,这里的300多名焊工都是她的徒弟。在徒弟们眼里,老师是个名副其实的女汉子,屡屡在电焊比武中拿到第一名,还经常拿着20多公斤重的焊丝在车间里行走。不少新来的年轻工人看得目瞪口呆,连连夸她“厉害”。
严丝合缝的技艺
令人惊叹
她厉害的,不止是力气大。在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中,只要发现焊接部位存在缺陷或超标,她就会坚决返工,甚至还能根据电焊声是否柔和,判断焊接速度的快慢以及电流电压值的大概范围。
在承接德国法兰克福空铁中心建设项目时,焊接点多次出现裂纹,工人们一筹莫展。紧急情况下,刘克敏通过细致的观察,迅速找到原因——材料厚度过大,并大胆提出改进焊接方法,用最难操作、最考验技术的超低氢焊条工艺处理突发问题。经过连续8小时的焊接,问题终于圆满解决。当她脱下电焊服时,发现近1厘米厚的衣服已被汗水湿透,但产品品质让严谨的德国监理赞不绝口。
让杭州人印象深刻的,还有G20峰会主场馆——杭州国际博览中心,这个相当于3.5个北京鸟巢的钢构件安装任务,杭州只用了一年。刘克敏参与了钢构件焊接技术的工艺评定,为工程选择最合适的焊接方式,确保每一块钢板焊接得严丝合缝。当人们被这座融合了中国味道和世界水准的宏伟建筑惊艳时,她心潮澎湃,“我就知道汗水没有白流”。
看到高楼建成
很有成就感
当焊工21年,当初和她一起当学徒的10多个女孩已纷纷转行,她却咬牙坚持,从一线工人成长为高级技师,再到技能培训师,参与建造了一大批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建筑。
如被誉为“中国中西部第一高楼”的武汉国际证券大厦、“亚洲最大全焊接拱型钢结构桥梁”的萧山北山通览、“广州东部交通枢纽中心新地标”的凯达尔枢纽国际广场等,焊接工艺难度之高不言而喻,她也因此被业界称为“电焊女教授”。
相比这些光环,她更欣喜的,是成立技能工作室,不断创新电焊技术,把技艺一代代传承下去。她带出来的1500多名徒弟已走向全国各地,成为各大建设工程背后的英雄。
“当工人很光荣。看到我参与的建筑亮相,我的儿子、女儿都跟我说‘妈妈你好厉害’。”刘克敏笑了笑,“你问我为什么能干这么久,我想就是这个原因。”
“从十几岁到现在,电焊已融入我的生命。”她脸上写着骄傲,“我想跟孩子们说,焊工的防护条件很好,看起来虽苦,却很有成就感,你们看这些高楼大厦一点点建成,城市越变越美,心里是不是很高兴?”
采访结束后,刘克敏送记者到门口,很快又转身跑向车间。“我还得好好钻研焊接技术,培养出更多好苗子。”她说。
上一篇:培训机构12个生死的核心指标
下一篇:杭州新航道国际英语培训学校